时间:2018-06-26 阅读人数:
开栏的话
改革开放40年来,集美人发扬特区人的“拓荒牛”精神,把昔日的小渔村一步步建设成今日现代化的科教文创区。即日起,《海西晨报》联合集美区委宣传部推出“寻集美之美,探40载之变”专栏,让我们以寻美之名,收“集”城市之“美”,让历史昭示未来,让特区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成为我们继续奋进的动力。
晨报记者 陈炜明 崔易 宗琴
有一种感念,春风化雨,沁人心田。
连日来,有一篇文章,在集美区的广大干部群众中争相传阅。这篇题为《习近平同志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的长篇通讯经新华社播发,厦门各主流媒体转载后,立即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习总书记在厦门工作的点滴故事传递出他对厦门的期待,传递出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关爱。尤其是文中提及,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到厦门调研后,敏锐地意识到,“厦门本岛基本饱和,而岛外发展明显滞后,经济腹地空间小”,从而发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动员令,开启了厦门气势如虹的加速跨岛发展、推进岛内外一体化进程的往事,更令集美区的广大干群感同身受。总书记始终如一的改革精神、担当意识、务实作风和为民情怀深深感动和鼓舞着全体集美人民,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继续砥砺奋进,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有一种回忆,鼓角峥嵘,壮怀激烈。
位于厦门几何中心与闽南金三角中心的集美,自古通衢南洋,更得嘉庚精神滋养,既有以农耕文化的诗书传家,又兼具海洋文化的通商意识,是中国最早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土地之一。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集美人发扬特区人的“拓荒牛”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一精神三文化”为引领,推动集美的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把集美由昔日的小渔村一步步建设成今日现代化的科教文创区。如今的集美,堪称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发展建设的缩影———
新城建设,样本示范。作为全市首个启动的跨岛发展战略项目,集美新城大力打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软件信息业、文化旅游业、商务商贸业等主导产业加快集聚发展,构建成产、城、学、人深度融合的城市发展新模式,逐渐形成厦门经济新的增长点,跨岛发展的新标杆。
经济建设,提速增效。集美区以“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动力,大力推进改革开放,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大关,昂首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行列。
城市更新,日新月异。如果说“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建筑是集美的城市记忆,那么,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为它带来了新的时代内涵。“六线六片”景观提升工程成效显著,岛外第一高楼拔地而起,月光环“灯光秀”等夜景工程璀璨夺目,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等桥头片区整治提升,一座座精美的建筑,一个个配套完善的小区,演绎着如今集美人的幸福生活。
有一种情怀,历久弥新,催人奋进。
“海风海浪依旧,厦门却已旧貌换新颜”。总书记的话,犹在耳边,对于生活在集美这块热土上的人们来说,改革开放40年来沧海桑田的巨变更让他们自豪和骄傲。建设家乡,自然首先要热爱家乡;热爱家乡,自然要懂得发现家乡的美,感悟家乡的美。对于美,集美人最有发言权。因为集美之名,就来自于对美的追求。据载,集美,因地处浔江(港)西岸之尾,得名浔尾。乡人崇美、爱美,遂演化为“集美”。
站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集美人发出最嘹亮的号角:
让我们再次开启一段美的历程,让我们以寻美之名,收“集”城市之“美”,讲述集美之“美”的幕后故事,让历史昭示未来,让特区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成为我们继续奋进的动力。
为挖掘整理宣传集美改革开放40年来的动人故事,进一步凝聚全区人民共识,焕发全区人民建设美丽新集美的斗志,即日起,《海西晨报》联合集美区委宣传部推出“寻集美之美,探40载之变”专栏,以寻找集美改革开放“地标”为抓手,发动全社会参与,共同讲好改革开放的“集美故事”。
征集令
现向广大读者征集,推荐能代表集美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地标。
可以是一栋高楼,也可以是一个小区;可以是一处景观,也可以是一个视角……只要能代表集美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体现集美人民砥砺奋进的精神面貌,皆可推荐。
成功推荐的读者可获得由厦门易通卡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制作的 “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卡 ”一张。
投稿方式:拨打晨报热线 8080000,并留下联系方式。
(来源:海西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