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毅明 (厦门华侨博物院原副院长)
图/华侨博物院 供
这是一幅频被使用的“画照”(如图1),可众人却对其由来知之甚少。最近,我努力“寻珍”,终于找到了答案。
1909年,经林义顺引见,陈嘉庚在新加坡结识了孙中山,并有两次晤面。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孙中山乘船从欧洲回国。12月16日,孙中山途经新加坡,与陈嘉庚会晤,问能否筹款相助,陈嘉庚即赠路费一万元。孙中山从上海前往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再次发电报求助,陈嘉庚又汇去五万元。
厦门大学和华侨博物院同是陈嘉庚亲自创办。1980年前后,厦门大学筹办陈嘉庚纪念堂,这是迎接60周年校庆的一个重点项目;华侨博物院对展览栏目进行调整、充实,准备重新开放(文革期间闭馆)。陈嘉庚结识并资助孙中山,支持辛亥革命,是他多彩人生的炫目亮点,两位伟人相遇相知,交情非同寻常,这一重大史实,必须展示。这两家单位在筹备展览时,都遇到一个问题,即未见两人在一起的照片或图片资料传世,仅用文字介绍,效果肯定不好。没有二者的照片或图像,怎样展示?
原华侨博物院陈永宗师傅告诉我:“厦大60周年校庆时,建南大礼堂的展览里有一幅校友赠送的‘孙中山与陈嘉庚’油画,我用相机拍下来。当时,我们觉得画面上的陈嘉庚太老了,大概是创办厦大期间所作。于是,我找了很多照片,用手工‘移花接木’修改,改了很多次,制成了画照。”林丽珠老师告诉我:“当时,我负责厦大陈嘉庚纪念堂的内容设计和布展,是自己一手搞起来的。当时,我安排从厦门工艺美术学校借调的秦长安老师,找那个时期他俩的其他照片作为蓝本创作了一幅油画(如图2)。后来机构变更、人员调整,这幅画保存情况,就不知道了。”曾经在厦门大学陈嘉庚研究室工作的郭玉聪教授回忆说:“在陈嘉庚纪念堂见过‘孙中山与陈嘉庚’油画,长方形的,宽约4米,高约3米,画作没有落款署名。”因找不到1911年前后的陈嘉庚照片替代,故采用1918年的照片头像替换之。经过多次更改,形成最后的“合影”。
1984年10月,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的陈嘉庚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册《陈嘉庚》收录了画照。这张“画照”由此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