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财政资金 >> 区政府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 区政府预算

文字: | |

关于集美区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7-01-09 阅读人数:

  2016年12月23日区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集美区政府《关于集美区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进行了审查,同意区政府《关于集美区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决定批准集美区2017年区财政预算,现予以公开。

  附件一、关于集美区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附件二、2017年预算表格

  关于集美区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6年12月20日在集美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胡国才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提请区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区各级、各部门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跨岛发展新机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强化财政收支管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落实区人大预算决议情况

  按照区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以及区人大财经委的审查意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财政工作:

  1.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持续加力增效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推进营改增全面扩围,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实施阶段性企业收费减免。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增产多销等奖励,促进企业增产增效。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4+X”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完善商贸、物流、软件、电商、影视、总部经济等产业扶持政策,基本构建产业政策一套体系,提升扶持政策的精准度和集约度。推动企业上市和扩大出口,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产业引导基金杠杆作用,引导设立14支子基金,总规模40.9亿元,数量及规模全市第一,有力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区担保公司通过创新反担保等方式,累计为96家企业和9169名被征地人员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全年担保总额6.6亿元。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通过贷款担保、贴息补助等方式,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扶持壮大一品威客、爱特众创等众创空间发展。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金投入,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4家初创期企业发展。深入实施“聚贤集美”等人才计划,加大转型升级深度辅导,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有序推进灾后重建。落实促进工业、农业、商贸、文化旅游、建筑业等一揽子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扶持政策,助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开辟资金拨付、政府采购和金融保险服务绿色通道,支持灾后恢复重建。逐步完善城市减灾防灾、农业灾害保险、农村受损住房重建补助等政策,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同提升城市建设管理、补齐民生事业短板有机结合,增强防灾抗灾能力。

  2.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更趋优化

  提升百姓民生福祉。全区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78%以上。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改善区属学校办学条件。购置专用校车、开通线路提供接送学生服务。落实秋季学期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免学杂费。提高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补助标准、山区海岛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和空编顶岗教师待遇等。落实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覆盖率超市任务5个百分点。出台提高医疗一站式救助补助标准、各类民政对象节日慰问标准和计生特殊家庭扶助金标准等系列惠民政策。

  补齐城市发展短板。通过新增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债券、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以及土地出让金收入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60亿元,加快地下停车场、集美新城青少年宫、天马山郊野公园、北部新城区中央公园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快速路网建设,推进马銮湾新城、灌口工业集中区三期、集美新城开发建设。理顺道路保洁、垃圾转运等环卫管理体制,建立管办分离机制,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提升生态宜居环境。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和夜景工程,美化亮化宜居环境。加快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实施养殖污染整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网和污水处理站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房前屋后整治及绿化工程。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

  严格控制行政成本。继续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规范津补贴管理,压缩“三公”经费。完善公务支出标准体系,调整差旅住宿标准,加强会议定点管理。严格公务支出预算审核,切实控制行政运行成本,推进厉行节约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和制度化。提升预算透明度,强化预算公开主体责任意识,推进预算信息和“三公经费”的全面公开。

  3.现代财政制度构建稳步推进

  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一般公共预算对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力度。规范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推进项目库建设。硬化预算执行约束,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统筹推进项目资金、重点科目资金、部门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均衡预算支出进度,量化预算各环节考核指标,健全预算执行监控、通报和问责机制。

  推进绩效监督管理。深化预算绩效改革,提高绩效目标资金覆盖率。依托项目库系统,完善绩效目标编报与部门预算编报、目标批复与预算批复同步的工作机制。改进绩效评审方式,建立第三方机构参与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机制。首次引入第三方开展支出政策、专项资金、部门整体等综合绩效评价,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构建覆盖财政资金全流程的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强化采购单位主体责任,严把工程预决算审核。开展“三公经费”、津补贴以及涉及民生领域财政资金、非税收入专项检查。

  盘活存量资金资产。清理盘活存量资金4.36亿元,统筹用于重点领域支出。推进减政放权,简化资产、公共资源配置管理审批程序。完善政府资产使用、处置管理办法,多措并举推进政府资产管理改革。全面开展政府性资产清查,盘活各类资源、资产,提升利用效益。

  优化财政体制机制。结合镇街主要承担保障辖区社会事务的特点,逐步优化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全面实施镇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现会计集中核算转轨,全面恢复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权和财务管理权。优化区级政府投资基建项目工作流程,加快投融资建设项目征收资金结算。加强库款统计分析、动态监测和形势预判,切实防范库款支付风险。试点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提高国库资金使用效益。梳理购买服务审批流程,修订政府购买服务目录,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经费标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财政总收入[①]105.25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10.08%。

  区级财政收入[②]30.7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自然增长8.01%,同口径增长[③]14.55%。区级财政收入加上上级补助26.17亿元、上年滚存结余1.28亿元和从政府性基金调入资金0.02亿元后,合计收入58.18亿元,扣除财政支出50.53亿元、上缴上级支出2.51亿元和提取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26亿元后,年终滚存结余1.88亿元。

  区本级财政收入[④]28.08亿元,完成预算的100%,自然增长9.08%,同口径增长16.31%。区本级财政收入加上上级补助26.17亿元、下级上缴收入0.24亿元、上年滚存结余  1.21亿元和从政府性基金调入资金0.02亿元后,合计收入  55.72亿元,扣除财政支出46.41亿元、上缴上级支出2.51亿元、补助镇级支出2.01亿元和提取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07亿元后,年终滚存结余1.72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27.59亿元(完成预算的102.19%),加上上级专项补助2.1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  13亿元和上年滚存结余6.38亿元后,合计收入49.12亿元,扣除政府性基金支出38.74亿元、上缴上级支出5亿元和从政府性基金调出资金0.02亿元后,年终滚存结余5.36亿元。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27.59亿元(完成预算的102.19%),加上上级专项补助2.1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  13亿元和上年滚存结余6.35亿元后,合计收入49.09亿元,扣除政府性基金支出38.67亿元、上缴上级支出5亿元、补助镇级支出0.09亿元和从政府性基金调出资金0.02亿元后,年终滚存结余5.31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0.41亿元(完成预算的102.45%),加上上年滚存结余0.06亿元后,合计收入0.47亿元,扣除国有资本经营支出0.4亿元,年终滚存结余0.07亿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均为区本级。

  由于财政决算编制工作尚未结束,以上财政收支执行数均为快报数,待编成财政决算后,再专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决算情况。

  (三)区本级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教育支出14.35亿元(均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支持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改扩建中小学2所和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2840个。改善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行民办学校分级管理和分级补助办学经费制度,鼓励民办学校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缓解公办学位压力。建设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落实各类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有力保障学校灾后恢复重建。

  科学技术支出1.94亿元(均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综合运用股权投资、担保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扶持众创空间,推进企业创业创新。支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建设,启动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加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扶持力度,推进信息消费,支持建设智慧城市。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4亿元(均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自助图书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城市营销工作,成功举办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草莓音乐节、AEMI世界气球艺术节、世界旅游小姐大赛、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等大型文体赛事活动。支持嘉庚剧院等文化演艺场馆运营和杏林湾营运中心文体旅游项目实施。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9亿元(均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推进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农村富余劳动力社保补贴、优抚安置和各项扶残助残政策,积极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多渠道多形式支持就业创业,鼓励企业外出招聘,支持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及应届毕业生。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支持农村幸福院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保障灾后恢复重建和受灾群众安置。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34亿元(均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疗一站式救助标准。推进市第二医院、后溪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灌口镇中心卫生院提升为二级院工作步伐,推进妇幼保健标准化提升。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经费保障。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提高计生特殊家庭补助标准。

  城乡社区支出47.77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27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8.5亿元)。完善土地储备制度,保障土地房屋征收资金需求。完善环杏林湾、灌口小城镇以及工业园区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杏滨中心小学、宁宝公园等地下停车场、公交候车亭建设。加大开闭所、电力管线迁改缆化投入。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集美北部中央公园建设。

  农林水支出2.86亿元(均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落实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补助。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田间、果园地等生产条件。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开展村内环境整治。健全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四绿”工程。支持黄地村农业休闲项目规划建设,带动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对口帮扶力度,援助临夏州、漳浦、清流等地区建设。

  交通运输支出0.29亿元(均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施公交便利工程,加大交通运营补贴,优化公交路线。支持农村公路养护,加强公交车场站管理和保洁。落实出租汽车行业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98亿元(均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扶持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增产增效,加大技术改造,开拓市场和培育自主品牌。扶持旅游业、商贸餐饮业、电子商务、物流业、软件信息业,支持企业上市,鼓励企业做强做大。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扶持游戏创新中心、众创空间运营管理。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财政部门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充分发挥积极财政职能作用,财政实力不断壮大,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能力稳步提升。

  一是财源培植和财政实力双提升。围绕“4+X”现代产业体系,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制定财政扶持系列政策,构建完善创新创业基金体系,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的吸附和放大效应,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培植财源促经济发展。2016年全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总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同口径[⑤]分别是2011年的2.1倍和2.66倍,年均增长分别为16%和21.6%。2016年全区一般预算可用财力50.81亿元,是2011年的2.17倍,五年来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 132.7亿元,财政实力显著提高。

  二是民生福祉和城市发展双促进。五年间,民生支出占比达78%。新建中小学、公办幼儿园28所,建成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首批教育强区。完善医疗经费保障机制, 建设标准化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健全“绿洲计划”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文体设施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全国文明先进区。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养殖污染整治,加快农村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提升绿色宜居环境,建成国家级生态区。

  三是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双突破。合理界定区、镇街事权,激发镇街活力,优化区对镇街财政体制。转变支付方式,在全市率先实行土地房屋征收资金国库集中支付,保障资金需求的同时避免资金沉淀。建立全口径预算体系,预算管理、产业扶持、政府性资产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启动,财政资金绩效进一步提升,政府债务率保持较低水平,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经费支出成效显著。

  上述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改革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趋势明显;财政支出刚性增长,支持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等增支需求逐年上升;部分领域支出结构固化、资金使用绩效有待提高;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复杂,推进力度还需进一步增强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转变思想,主动作为,在今后的发展和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2017年预算草案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将按照区第八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影响下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带来的困难;充分把握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以及中央支持厦门加快发展的有利因素,保障金砖会晤顺利召开,谋划实施“人文集美”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以及区委确定的目标,遵循收入预算实事求是、积极稳妥,支出预算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2017年财政预算安排如下:

  (一)全区以及区本级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情况

  全区财政总收入预算114.83亿元,增长9.1%。

  区级财政收入预算32.96亿元,自然增长7.33%,同口径增长[⑥]10.21%。区级财政收入加上上级补助23.56亿元、扣除上缴上级支出2.81亿元,可供安排财力53.71亿元。相应安排财政支出53.71亿元。收支对抵,全区当年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区本级财政收入预算29.95亿元,自然增长6.64%,同口径增长9.47%。区本级财政收入加上上级补助23.56亿元和镇级上缴收入0.21亿元,扣除上缴上级支出2.81亿元和补助镇级1.51亿元后,当年可供安排财力49.4亿元。相应安排财政支出49.4亿元。收支对抵,区本级当年财政预算收支平衡。主要支出科目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6亿元,主要用于维持机关事业单位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支出。

  (2)国防支出0.11亿元,主要用于人防、民兵和预备役支出。

  (3)公共安全支出2.33亿元,主要用于公检法司等公共安全事务支出。

  (4)教育支出14.8亿元,主要用于新改扩建学校支出、增加学前教育投入、加大民办学校扶持、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稳步推进终身教育等各项教育事业发展经费。

  (5)科学技术支出2.18亿元,主要用于开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深入产学研开发,扶持新兴产业及战略性产业发展,创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亿元,主要用于文体投入,推动集美文化强区建设,完善文体设施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9亿元,主要用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农村富余劳动力社保补贴、促进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社会救济等支出。

  (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19亿元,主要用于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医保、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及计生事业发展等。

  (9)节能环保支出0.22亿元,主要用于环境监测整治、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等支出。

  (10)城乡社区支出8.89亿元,主要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市政道路养护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支出。

  (11)农林水支出2.93亿元,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道路清扫保洁、农村路灯维护、山地造林、病虫害防治、水利建设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助等支出。

  (12)交通运输支出0.22亿元,主要用于公交运营补贴、道路交通专项整治和公交票改等支出。

  (13)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25亿元,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发展、推进重大产业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产业发展引导支出。

  (1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0.09亿元,主要用于扶持商贸流通、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支出。

  (15)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0.01亿元,主要用于气象装备保障经费支出。

  (16)住房保障支出0.05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

  (17)预备费0.99亿元,占可供安排财力的2%。主要用于预算执行中处理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增加的支出和其他难以预计的支出。

  (18)其他支出0.59亿元,主要用于集体经济项目扶持资金、不可预见的新增政策支出。

  2.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50亿元,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扣除上缴上级支出5亿元,政府性基金当年可供安排财力45亿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45亿元。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全区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均为区本级。主要支出科目安排如下: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41.6亿元,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28亿元、土地开发支出4亿元、城市建设支出6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3亿元、土地出让业务支出0.2亿元、公共租赁住房支出0.2亿元及其他支出   0.2亿元。

  (2)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2.5亿元,主要用于土地收储。

  (3)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0.1亿元,主要用于农业土地开发。

  (4)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0.1亿元,主要用于公共设施维护、绿化。

  (5)债务付息支出0.7亿元,主要用于债务付息支出。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0.5亿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0.5亿元,当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均为区本级。支出主要用于扶持国有企业支出。

  根据《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的规定,我区将在上级下达2017年新增债券额度后及时编制预算调整草案,报区人大常委会批准。

  (二)2017年财政政策和支出重点

  1.补产业转型短板,促创新驱动发展

  培育产业发展新动力。安排3.6亿元。统筹政策、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资源,发展智能制造业,实施“机器换工”,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整合优化产业扶持政策,推进软件信息、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主导产业集聚化规模化。扶持新材料、体育休闲等特色产业“专精特优”发展,加快引进新龙头企业。继续帮扶企业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工作。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安排10.5亿元。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通过贷款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综合运用产业子基金、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推进大众创新创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抵扣和技术转让税收减免等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优惠政策和涉企收费减免政策。实施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积极落实“聚贤集美”、“人力资本提升行动计划”等创新人才支撑工程。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安排4.5亿元。优化科技资金投入机制。支持产业创新重大专项、关键技术开发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推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落实众创空间运营机构、创新创业团队及创业青年财政扶持政策,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建设创新社区,促进产城学人融合。

  2.补城市发展短板,促城乡统筹发展

  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安排3.2亿元。加快道路提升改造,构建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和公交场站建设,在客流重要集散点配套建设公交首末站。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加大交通运营补贴,支持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加快治安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提升综合交通管理水平。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安排20亿元。加快大型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建设,提升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推进地下公共停车场建设。加快电力杆线迁改缆化和开闭所建设,完善电力设施配套。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快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和地下污水管网、排水管网系统治理。推进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试点工作。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安排5亿元。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完善集美新城功能配套。加大城市管理和维护资金投入,支持推进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美丽乡村。整合统筹涉农资金,大力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品牌化,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全力保障金砖会晤。以厦门举办金砖国家峰会为契机,加大“两违”查处力度,推动街区立面综合整治提升、夜景整治提升和工地景观整治提升,做好重要通道、节点、门户的绿化重建工作。落实各项安保维稳措施,支持开展交通、治安、消防等领域的专项治理。

  3.补公共服务短板,促社会和谐发展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安排14.8亿元。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增公办园学位990个。推进义务教育校舍改造,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民办学校补助政策,鼓励多元化办学。加大教师培训、教育信息化投入和优秀人才奖励,推进合作办学成效,提升教育质量。开通学生公交接送专线,增设接送线路。加快示范性现代职业学校建设,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加大特教财政投入力度。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安排3.2亿元。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各项制度,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加快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实施差别化财政投入政策,改善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提升就医环境。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和分级诊疗改革。深化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健全就业社保体系。安排4.4亿元。强化政府兜底责任,落实各项底线民生补助政策。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支持已建成农村幸福院投入运营,推进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建设,扶持民营养老机构,着力构建层次多样、功能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创业就业能力培养计划,落实“金蓝领人才培养工程”,鼓励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安排1.4亿元。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文艺创作,发展文化产业。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升集美文化形象,继续办好海峡两岸龙舟节、草莓音乐节、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品牌文体活动。促进文化与旅游、金融等领域的融合,扶持影视产业总部园区发展,增强文化产业实力。加快推进灌口文体中心、青少年宫等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实施精准扶贫。安排0.7亿元。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和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分类施策,精准帮扶低保对象、优抚对象、低收入家庭和计生特困家庭。深化山海协作,加大对口帮扶,继续做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甘肃、清流等地区发展,促进区域协作发展。

  4.补生态发展短板,促宜居家园建设

  家园清洁行动。安排1亿元。启动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提升工程,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示范线路,开展示范线路上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和分类转运工作试点。新建改建清洁楼,购置垃圾分类箱、环保公厕等环卫设施设备,提升环卫管理水平。整治餐厨垃圾,全面推行生活垃圾上门收集。

  优化生态环境。安排3亿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推广节能产品和技术,支持高效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推进实施清洁空气、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行动计划,加快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三、切实做好2017年财政改革与管理工作

  (一)创新机制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放大和撬动作用,搭建完善的产业基金体系,壮大基金规模,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的成长性企业。吸引股权投资机构入驻杏林湾营运中心,打造基金集聚区。用足用好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和置换债券额度等政策性融资资金。加快推进新城医院等PPP项目落地,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精准扶持企业转型创新。有效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和各类财政性投资基金的组合效应,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薄弱环节。扩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规模,加快淘汰过剩产能。推动投贷联动试点,健全政策性担保和商业银行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持机制。完善科技企业、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办法,推动科技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孵化器、创投基金、科创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培育产业新体系。

  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边界,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的民生保障机制。持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进一步扩围增项,逐步将重点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平台管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教育、社区治理等领域,推动优质社会资产、资源市场化运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优化结构促进财政平稳运行

  依法组织收入。密切关注经济形势,落实中央各项税制改革。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发掘潜在税源、培育新兴税源、壮大优质税源。规范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建立健全非税收入收缴机制。实现财政收入有质量可持续增长。

  严控行政成本。健全公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深化公务卡改革,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规范公务交通补贴管理。从严控制新增资产数量和经费,加强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加大资金统筹力度。盘活各领域财政存量资金,压缩财政结余结转规模。完善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统筹结合机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落实预算执行监控、通报、问责机制。对收入高增长时期支出标准过高、承诺过多等不可持续性支出或与政策性挂钩支出,在合理评估的基础上压减,统筹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需领域。

  (三)深化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

  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实施综合定额分类分档,完善基本支出标准化体系。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清理整合专项资金,推进资金整合增效。完善项目库建设,规范项目资金的设立、调整、绩效评价和退出机制。试点中期财政规划,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健全预算信息披露制度,细化公开内容,完善考核机制,推进公开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强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搭建政府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修订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国有创投企业建立创业投资跟投机制。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深化区对镇街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适度加强镇街支出责任,着力发挥镇街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区对镇街转移支付制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此外,继续推进国库现金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等改革工作。

  (四)强化监督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构建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绩效目标管理,提高绩效目标覆盖率。加大事前绩效评审力度,将预算评审工作实质性嵌入预算编制流程。增点扩面开展支出政策、专项资金、部门整体支出等综合绩效评价,强化绩效结果应用。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改进绩效评价方式。

  完善多层级内控管理体系。梳理权力运行机制盲点、监督制约机制疏漏点、日常管理薄弱点,健全内控制度,完善操作规程,将内控理念、控制措施嵌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加大内审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和纠错机制。构建覆盖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多层级内控体系,逐步实现财政监督由外控为主转向内控为主,由事后监督检查为主转向事前、事中监督为主的管理体制。

  提升财政监督检查综合成效。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为载体,围绕工作重心、民生和社会关注热点开展以动态监管和常态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加强监督成果的应用,提升监督检查综合成效。逐步建立同步监督的预算编制审核机制、动态监控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和合规性绩效性为核心的决算审查机制。

  (五)建设队伍提高服务发展能力

  加强法制财政建设,深入贯彻实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制度,强化对行政权力约束和监督,规范财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落实减政放权,放管结合,深化财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财政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党风廉政教育,对标先进争创一流,优化行政服务,提升财政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砥砺奋进,克难攻坚,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报告中相关用语说明:

  


 

  [①]全区财政总收入:是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范围内与区级收入有关的收入项目入库数。包括: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划市级共享收入(按现行财政体制),在当地缴纳的国内增值税中央分享收入、国内消费税、纳入分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收入。

  [②]区级财政收入: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按市对区财政体制确定,属于区级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不含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包括区级固定收入、市区共享收入中的区级分享收入。

  [③]同口径增长(2016年比2015年):根据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中央和地方划分收入办法,自2016年5月起对2015年同期的国内增值税(含改征增值税)、营业税按中央、市、区50:30:20的分享比例进行调整后计算的2016年同口径增幅。

  [④]区本级财政收入:指区级财政收入减去镇级财政收入(灌口镇、后溪镇)。

  [⑤]同口径:按现行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相应调整2011年区级财政收入为11.56亿元。

  [⑥]同口径增长(2017年比2016年):2016年5月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按新收入分成体制相应调整2016年1-4月收入数后计算的2017年同口径增幅。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